編者按:
省委出臺《陜西省黨政干部鼓勵激勵辦法(試行)》《陜西省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(試行)》《陜西省推進省管黨政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辦法(試行)》以來,因為注重以實績選拔干部,激發了全省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,形成了你追我趕、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。與此同時,那些敢啃“硬骨頭”、敢蹚“地雷陣”的勇于擔當者得到保護,一些履職不力、工作平庸的太平官則遭遇罷免。“三項機制”讓干部隊伍作風煥然一新,起到了凝心聚力、推動工作的作用。為了促進全省干部群眾進一步貫徹落實“三項機制”,助推和保障“追趕超越”,本報再度約請專家學者,就“三項機制”的核心要義進行深度闡釋和解讀,供讀者學習參考。
為干部干事創業保駕護航
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、二級教授 王彥軍
省委出臺的“三項機制”相互銜接、相輔相成,形成了系統科學的制度體系,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遵循,為陜西實現“追趕超越”注入了新活力,為省管黨政領導干部干事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。
首先,“三項機制”順應形勢,是鼓勵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的現實舉措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抓改革激發活力,以改作風振奮人心,勵精圖治,攻堅克難,黨的建設在各個領域扎實推進,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、享樂主義、奢靡之風等“四風”問題得到有效整治,改進工作作風、密切聯系群眾的“八項規定”得到落實;堅持“老虎”“蒼蠅”一起打,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和腐敗分子,對權力的監督約束得到強化。這一系列重大舉措的實施,在較好地凈化了政治生態的同時,也給一些干部干事創業帶來了“為難”和“畏難”情緒。一些干部產生了不作為、慢作為、不敢為的消極心態;一些干部奉行“多做多錯、少做少錯、不做不錯”準則,不求有功、但求無過;一些干部認為,干事就可能出錯,平庸反倒可以太平。在干部中自覺不自覺地形成的這些“心態”,必須加以糾正。“三項機制”的出臺,正是順應干部隊伍建設實際、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激情和熱情、加快陜西發展的現實需要。
其次,“三項機制”切中時弊,是解決庸政懶政怠政問題的當務之急。毋庸諱言,當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能力不足“不能為”、動力不足“不想為”、擔當不足“不敢為”的問題,既有外部環境的原因,也有干部自身的原因,還有制度和機制的原因。“三項機制”立足于協調推進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,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“追趕超越”定位和“五個扎實”要求,堅持“三個區分開來”,鼓勵激勵干部勇于擔當、奮發有為,努力營造銳意改革、勇于創新、合理容錯的良好環境,切實解決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想為、不會為和不敢為問題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做到的“三個區分開來”,回應了廣大干部的關切,為解決干部干事創業的“后顧之憂”指明了方向。省委出臺的“三項機制”,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三個區分開來”要求的重大舉措,目的就是讓想干事的干部有激情、能干事的干部有底氣、會干事的干部有位置,著力破解為官不為、廉而不勤、不敢擔當等問題,促進干部放開手腳履職盡責、甩開膀子干事創業。
第三,“三項機制”相輔相成,是激勵容錯懲戒相結合的“組合拳”。“三項機制”相輔相成,有機統一,共同構成了有機的制度體系。鼓勵激勵機制是前提,容錯糾錯機制是保障,能上能下機制是根本。鼓勵激勵機制重在解決干部干事創業內在動力不足的問題,不論是個人還是單位(部門),只要工作足夠優秀,都將受到褒獎、榮譽或提拔,從而形成讓能干事、會干事、能干成事的干部在精神上受到鼓舞、物質上得到獎勵、政治上得到提升的導向。容錯糾錯機制重在解決為創新者、擔當者、實干者容錯的問題,允許失敗,寬容失誤,只要遇事主動化解、敢闖敢干敢試,在本職崗位上積極主動、大膽創新,就會受到鼓勵和保護,從而讓敢于擔當、敢于創新的干部沒顧慮、有舞臺。能上能下機制重在解決干部干事創業外部壓力不足的問題,將對干事勁頭不足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干部,對履職不力、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,對不會為、不善為、不敢為的干部向下調整,形成讓庸者、失職者、不適者下的機制。
“三項機制”還規定了三管齊下推“能者上”、十措并舉為“錯者容”、七方面畫線促“庸者下”的具體辦法,有利于給干事創業者撐腰,給改革創新者松綁,讓為官不為者讓位。激勵機制既能激發干部工作熱情,又能提高干部工作效能;容錯機制既能讓干部無后顧之憂、“輕裝上陣”,又能激發他們敢闖敢試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;能上能下機制既能彌補干部退出機制的缺位,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。這樣多措并舉,將最大限度地調動干部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讓他們一心一意謀發展,推動陜西各項工作上水平上臺階。